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3、围绕集聚功能,不断改善城镇窗口形象。近三年来,我们围绕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建设“花园式”城镇为目标,狠抓建设和管理,集镇面貌有较大改观,着重抓好三个建设:一是加快窗口形象工程建设。以329国道为轴线,按照“南控北建”的要求,实施了形象工程建设,拆迁龙裕路至龙城路破旧建筑,新建龙吟路至龙裕路沿河绿化休闲带;完成龙瑞公园建设;以镘头山为重点,花卉基地为依托,初步建成了集园林与农业观光为一休的农民休闲公园;实施了国道一期亮丽工程;改造伏龙路、龙城路等道口和城区段桥梁六座。二是增强城镇集聚功能建设。以文教区建设为契机,启动凤鸣路西延工程建设,拓宽改造凤鸣路;完成了拥军公路和邱王大街改造工程;开发建设了龙瑞小区。三是加强城镇管理建设。制订出台了城镇管理实施办法,公开招聘城镇监察和环卫人员,规范了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建设行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重新修编了龙山镇城镇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同时强化了规划的刚性,严格做到依法制定规划,依法执行规划。
4、围绕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进步。近三年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主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抓好是环境整治工作。自从市委提出“环境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这一项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并结合文明城镇和文明村(单位)创建活动,全面落实了“四个全面”,全镇实行了垃圾桶(袋)装化,推行门前三包和有偿服务制度,基本消灭了露天粪缸,开展了道路绿化和亭园绿化,新增绿化面积13152平方米,全镇环境面貌和人的精神风貌得到改观。年度考评我镇进入全市前第五名,东外村村和西门外村分别荣获省级和宁波市级文明村。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新调整“三中心”规划布局,建立文教区,投资 万元,新建设了龙山职业高中、龙场小学、中心幼儿园和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等工程,学校内部设施和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我们还在13个村中深入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群众参与率达到 %;加大“六个一”阵地和村落文化宫建设力度,积极探索了社会力量办群众性文体活动的新路子,精心组织了镇首届全民运动会;全面改造了有线电视主杆线,消灭了苗圃电线电视空白村,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逐步完善,民政优抚和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三是加强社会稳定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教育,坚持信访工作责任制和信访接待日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大排查制度,有效地控制群体性上性和越级上访;以国道治安岗亭建设为重点,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建立了农村法制学校,加强外来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推进了公寓式管理模式,加大了对各类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破案率有明显上升。
5、围绕固本强基,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近三年来,我们以争创“五好”村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水平,党的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具体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强村工程。为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我们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继续抓好以东门外村和西门外村两个市级示范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帮助和指导力度;对龙联、李家经济相对薄弱村,加大了扶持工作,通过领导帮、政策帮等措施,做好转化工作,促使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跨上新台阶,全镇有15个村跨入了新农村行列。同时我们十分注重村级集体经济的巩固壮大,作为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来抓,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村优势,拓宽致富门路,实施资源开发、资本经营、资产管理,在兴办公益事业等工作中,注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多方集资集财,这些做法为各村开辟了稳定的财源。2000年全镇各村集体收入达到998万元,比1998年增加109万元,村均达到62.4万元。二是素质工程。按照《村委会组织法》,指导16个村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以“固本强基”为契机,全面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推行村干部专职和非专职制度,制订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干部谈话和惩免制度,实行干部动态管理,对那些素质不高、群众公认度底的村干部,及时作了调整,近三年共调整支委20名,其中书记8名;为激励村干部的积极性,开展了评选优秀村书记和优秀村干部活动;继续重视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出台了后备干部管理实施办法,实行分级管理制和助理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近三年发展新党员93名。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调整理顺了非公制企业组织设置,以行政区划为主进行管理。开展行政村区划调整工作,撤并了里山庵、大岙等8个行政村。三是民主工程。坚持“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村级民主”,理顺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社的关系,采取“两票制”方法,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有5名不合格党员被处置,17名党员被黄牌警告。党员转正上实行公示制,后备干部选择上实行推优制。同时不断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