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站已有 十几万 份求职资料啦!


2017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模拟试题四

05-13 15:19:01 来源:http://www.qz26.com 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阅读:8134
导读:2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 A,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 B,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小 C,总量性失衡 D,结构性失衡 标准答案: a 29、通货膨胀是货币的一种非均衡状态,当观察到( )现象时,就可以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A.某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B.有效需求小于有效供给 C.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D.太少的货币追逐太多的商品 标准答案: c 解析:通货膨胀是货币的一种非均衡状态,当观察到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现象时,就可以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30、 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均衡关系,必须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在前期处于均衡状态,并且不考虑物价自然上涨率的情况下,要实现均衡,应该保持( )的对应关系。 A.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额等于GDP的名义金额 B.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额等于GDP的实际金额 C.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GDP的名义增长率 D.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GDP的实际增长率 标准答案: d 解析: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均衡关系,必须处理
2017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模拟试题四,标签:试题,历年真题,http://www.qz26.com

2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
A,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
B,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小
C,总量性失衡
D,结构性失衡
标准答案: a

29、通货膨胀是货币的一种非均衡状态,当观察到( )现象时,就可以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A.某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B.有效需求小于有效供给
C.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D.太少的货币追逐太多的商品
标准答案: c
解析:通货膨胀是货币的一种非均衡状态,当观察到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现象时,就可以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30、 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均衡关系,必须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在前期处于均衡状态,并且不考虑物价自然上涨率的情况下,要实现均衡,应该保持( )的对应关系。
A.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额等于GDP的名义金额
B.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额等于GDP的实际金额
C.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GDP的名义增长率
D.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GDP的实际增长率
标准答案: d
解析: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均衡关系,必须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在前期处于均衡状态,并且不考虑物价自然上涨率的情况下,要实现均衡,应该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GDP的实际增长率的对应关系。

31、当实施紧缩政策,希望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减少货币供给、从而提高利率时,中央银行应该( )。
A.卖出国债
B.买入国债
C.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D.提高再贴现率
标准答案: a
解析:当实施紧缩政策,希望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减少货币供给、从而提高利率时,中央银行应该卖出国债。

32、 中国人民银行本币公开市场业务由其下设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来进行操作,其操作工具是( )。
A.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国债
B.财政部发行的中期国债
C.财政部发行的短期国债
D.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
标准答案: c
解析:中国人民银行本币公开市场业务由其下设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来进行操作,其操作工具是财政部发行的短期国债。

33、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指标是( )。
A.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标准答案: a

34、普查是( )。
A.专门组织的经常性全面调查
B.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C.专门组织的一次性非全面调查
D.专门组织的经常性非全面调查
标准答案: b
解析: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35、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
A.企业规模较大的单位
B.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
C.效益最好的单位
D.在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
标准答案: d
解析: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在所要调查的数量特征上占有较大比重的单位。

36、 有下列甲、乙两组工人工资数据:甲组工人工资400,450,250,300。乙组工人工资300,475, 350,275。若要比较这两组工人平均工资差异程度大小,应选用的方法是( )。
A.极差
B.标准差
C.离散系数
D.均值
标准答案: b
解析:这两组工人的平均工资相同,所以用标准差即可。离散系数是对平均值不同或度量单位不同的两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指标。

37、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
A.极差
B.标准差
C.离散系数
D.均值
标准答案: c
解析: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是离散系数。

3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 )。
A.连乘积
B.连乘积减去100%
C.相加之和
D.连乘积再开n次方
标准答案: a
解析: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
 
39、 增长速度的计算为( )。
A.序列发展水平之差
B.序列发展水平之比
C.绝对增长量和发展速度之比
D.绝对增长量同基期水平相比
标准答案: d
解析:增长速度的计算为绝对增长量同基期水平相比。

40、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7.8%,9.5%,6.2%.4.9%,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
A.7.8%× 9.5%× 6.2%× 4.9%
B.(7.8%×9.5%×6.2%×4.9%)-100%
C.(107.8%×109.5%×106.2%×104.9%)-100%
D.107.8%×109.5%×106.2%×104.9%
标准答案: c
解析: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在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时,可先将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则定基增长速度为(107.8%×109.5%×106.2%×104.9%)-100%。

41、 计算数量综合指数时,通常是( )。
A.把多种产品的数量乘以基期相应的价格,然后进行对比
B.把多种产品的数量乘以报告期相应的价格,然后进行对比
C.把多种产品的价格乘以基期相应的数量,然后进行对比
D.把多种产品的价格乘以报告期相应的数量,然后进行对比
标准答案: a
解析:计算数量综合指数时,通常是把多种产品的数量乘以基期相应的价格,然后进行对比。

42、相关关系是( )。
A.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D.现象间存在的一种函数关系
标准答案: b
解析:相关关系现象间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43、 直线相关系数r=O,说明两变量间( )。
A.完全相关
B.不相关
C.线性相关
D.不存在线性相关
标准答案: d

解析:直线相关系数r=O,说明两变量间不存在线性相关。
44、配合回归直线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A.随手画线法
B.半数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最小二乘法
标准答案: d

解析:配合回归直线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45、 复式记账法由于反映全面、便于检查的特点,被公认为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在复式记账法中,()被应用得最广泛。
A,借贷记账法
B,收付记账法
C,增减记账法
D,日常记账法
标准答案: a

46、下列计算利润总额的公式,正确的是( )。
A.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B.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C.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十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一所得税
D.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十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标准答案: d

47、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 )。
A.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支出
B.购买材料支出
C.支付职工工资
D.购买商标支出
标准答案: d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题,历年真题经济师考试 - 经济师考试模拟题 - 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字号: 】 【打印】 【关闭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财务资料 | 范文大全 | 求职简历 | 财会考试 | 成功励志
Copyright 二六求职资料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