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站已有 十几万 份求职资料啦!


元宵习俗

10-15 21:10:03 来源:http://www.qz26.com 晚会活动   阅读:8426
导读:每节中点燃蜡烛;有的地方不点蜡烛,而是用桐油、棉纱或灯草做成的"油捻"。这种油捻燃烧力很持久,龙灯舞动时五光十色,始终不会熄灭。下面装有供舞者手持的木柄.龙前还有一人手举红色绸珠指挥龙舞。如广东阳江的《鲤鱼化龙》,灵活奇巧,善于变幻,舞龙手身着可开可合的鲤鱼皮,观众起先看到的是一条条戏水之鱼,可随着明快的乐曲突然一变,鱼儿成龙,然后一条口中喷火的鲤鱼跃过龙身,象征"鲤鱼跳龙门"之意。布龙也称"彩龙",主要在白天表演,节中不燃蜡烛,所以表演时腾飞欢跃,好似江海波翻浪涌,气势非凡雄伟,别有一功。舞龙时循势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有的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传统,常为当地节日赛会演出。风俗:正月十五捏生肖山东半岛东端的荣城在农历正月十五有捏生肖的风俗。民间称为“捏属儿”。传统的方法是用黄豆细面作捏生肖的材料。造型以小巧玲珑为
元宵习俗,标签:晚会活动策划,晚会活动策划书,http://www.qz26.com

每节中点燃蜡烛;有的地方不点蜡烛,而是用桐油、棉纱或灯草做成的"油捻"。这种油捻燃烧力很持久,龙灯舞动时五光十色,始终不会熄灭。下面装有供舞者手持的木柄.龙前还有一人手举红色绸珠指挥龙舞。如广东阳江的《鲤鱼化龙》,灵活奇巧,善于变幻,舞龙手身着可开可合的鲤鱼皮,观众起先看到的是一条条戏水之鱼,可随着明快的乐曲突然一变,鱼儿成龙,然后一条口中喷火的鲤鱼跃过龙身,象征"鲤鱼跳龙门"之意。布龙也称"彩龙",主要在白天表演,节中不燃蜡烛,所以表演时腾飞欢跃,好似江海波翻浪涌,气势非凡雄伟,别有一功。舞龙时循势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

有的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传统,常为当地节日赛会演出。

风俗:正月十五捏生肖

山东半岛东端的荣城在农历正月十五有捏生肖的风俗。民间称为“捏属儿”。传统的方法是用黄豆细面作捏生肖的材料。造型以小巧玲珑为上,生肖动物的姿态或立,或卧、或奔,或飞都靠即兴发挥随心所欲。但是,无论怎样造型都要设计安排配上一些蔬菜的种子和叶子,用以象征“五谷丰登”。每一个生肖的背上都背一个灯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缠着棉絮的小棍儿,俗称为“要捻”。灯碗的形状有区别;马和猪驮的是“元宝碗”,求“金驹银猪驮宝来”的彩头。其它生肖驮“十二花瓣”灯碗,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捏生肖的规矩是按家庭成员的属相,每人捏一个,到十五夜里盛在盘子里一齐点燃放在堂屋里,大家围着观看,希望爆出灯花,灯花越大越吉利,预示着新一年的大丰收。习俗相传,谁的生肖灯燃得时间最长,谁就会有好运气,又能高寿。

近年以来当地改用白面捏生肖,样子更加好看,已不加灯碗,也不再点燃,欣赏之后,分而食之,也能调动欢乐气氛。

荣成捏生肖的能手是王连乡方家村的老人林桂莲。她的两套十二生肖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山东美术馆视为珍品而收藏。

元宵节偷灯

曲阜风俗受孔府影响至深,但民间又有民间的乐趣。

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都要燃灯,这些灯是用豆面捏成的,或用水萝卜刻成的。旧时习俗,妇女婚后三年不育的,元宵节上街偷灯吃,一般偷姓刘(因“刘”与“留”同音,有“留住孩子”的意思)、姓戴(因“戴”与“带”同音,有“带上孩子”的意思)的,民谣唱到:“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当年生,有了女孩叫灯哥,有的男孩叫灯成。”当年,乡间果真有不少孩子名叫“灯哥”与“灯成”的。虽属迷信,但此风情透着可亲可喜的气息。

风俗:元宵佳节荡秋千

每年元宵节期间,武安、涉县、磁县一带的城乡群众有荡秋千的习惯。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从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荡一阵子,其中十四、十五两天是高潮。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恰,锻炼身体和意志。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一些地方的群众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这也许就是荡秋千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连那些不会走路的孩子和年过古稀的老人,也要在别人的扶持下荡上几下。青少年男女和壮年人就更不用说了。

荡秋千分单人荡、双人荡、立荡、坐荡等。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秋千高手,有时还要举行表演比赛。荡得最高最美的人很受乡邻的赞扬。荡秋千的这些日子里,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触的好机会。

除了普通秋千外,还有以下几种特殊的秋千:

“胡悠”,也叫木驴。其做法是:主杆上端有个铁轴,轴头顶在横梁的正中间。横梁两头各吊一个小铁千。人或站或坐在两头的秋千上,边悠荡边转圈。

“过梁悠。”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秋干。在牢固的木架上架一个方形大木轮,轮子四角各吊一副小秋千,四个人坐在踏板上,由其他人摇动摇盘,使大木轮转起来。秋千上的人随着大木轮子的转动,或高或低,自在悠荡,煞是惬意。

“板不煞”。板不煞就是“摔不死”。搭法是:在秋千架的横梁上穿一个辘轳头,上面绕一条粗绳(只绕一遭),两头垂下,其中一个绳头上固定一根脚踏棍。开始耍时,两只脚踏在踏脚棍上。两腿夹绳,两手紧拽另一个绳头,使绳子这头往下转,那头带着人往上升。秋千横梁上头的半圆形荆条吊着花生、糖果、香烟、酒等赏品。谁能升到上头,牢稳地固定在辘轳头上,再伸手向上去摸赏品,谁就是好样的。摸着哪一种奖品,就奖给这个人。一般人往往上不去就摔下来,或者上去了没把紧辘轳头,又滑溜下来或摔下来,故名“板不煞”。由于秋千架下垫着松软的沙土或柴草,不会出危险,又称“摔不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晚会活动晚会活动策划,晚会活动策划书活动庆典 - 晚会活动
【字号: 】 【打印】 【关闭
《元宵习俗》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财务资料 | 范文大全 | 求职简历 | 财会考试 | 成功励志
Copyright 二六求职资料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