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最成功的
同样,在手机毛利往下走时,鸿海开始向TFT-LC和纳米技术进军,一举投入200多亿元,又从最后的进入者改头换面进入第一阵营。
郭台铭下一步又在想什么?他的下个行业布局又渐次展开,这几年,鸿海宣布投入1000万美元设立上海安心购,重启IT渠道扩张计划。
此前,鸿海通过旗下广宇转投资赛博数码布局内地零售渠道市场,目前已成长为内地三大3C产品零售商之一。在去年底内部高级主管会议上,郭台铭强调,“20xx年将全力抢攻内地IT渠道市场”。
也在今年,郭台铭投资1亿元台币与讯联共同成立康联生医科技公司,突然切入生物科技。
还有一款未来的秘密武器——纳米技术,郭台铭在透露,纳米技术第一个商品化产品花了将近xx年的研究时间,将会在很短时间内公布。
郭台铭的大行业图景正慢慢展开。
郭台铭经典语录(摘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009-9-12 2:16:50
——竞争导向赢的策略:生意型态→经营的策略→建立系统→ 建 立组织→找对人才
——成功三部曲:策略、决心、方法, 再加上有好的人才与组织去执行。
——接班人三条件:一是品德, 二是责任心, 三是要有工作意愿; 至于太聪明的人, 则婉拒。
——自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尤其是在未来5年到xx年,到底掌握了哪些优势?
——鸿海是什么? 打不死的蟑螂, 刻苦朴实的水牛, 贫瘠土壤中扎根的葡萄藤, 振翅奋飞的孤雁, 寂寞长大的地瓜。
——成功的省思:成功是一名差劲的导师, 它给你的是无知与胆识, 不能给的是下次成功必备的经验与智慧。
虎的转身:郭台铭、柳传志和施振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段晓燕 综合报道 2009-9-12 2:16:50
接到可以采访郭台铭先生的电话时,还是蛮意外的。这位全球“代工之王”似乎并不愿意正面在媒体面前曝光,更几乎没有接受过大陆媒体的采访。
2008、20xx年对于郭台铭而言,是段“多事之秋”,人生的新惊喜和生意上的意外几乎都在这一年多不断出现,逃税传闻、接班人、股价下跌等一系列问题,让鸿海系几度被打上问号。而信奉“英雄都是死在战场上的,而不是回来拿勋章的”郭台铭,更是取消了20xx年提前退休的计划,重新站岗,回到每天工作15小时的鸿海系掌门人的位置。
“不仅仅是喜欢,更是责任”,郭台铭用此来回应,并声称“成功是要有毅力的”。
50分钟的采访,“亲和”是我们对郭台铭的一致评价,其回答问题语速平缓,从其回答问题的灵巧和幽默度,足见应对媒体的经验丰富,但一说到和公司、生意、富士康相关的关键点的时候,肃穆、霸气和决断之威刹那般地在其脸上飞闪过。
但在我们的观察和理解中,我们更认为,郭台铭自身也在寻求转型。
此次投资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是郭台铭在投资领域的又一尝试,对移动互联、电子商务和云计算,郭台铭表示“很看好”,且操作的方式很有社会意义,是大力以资金支持,并表态期许很高。
我们观察认为,郭台铭尚处在“转身”的过程之中,其是否转型做投资、以及怎样做,至少目前还未看到系统性的策略,尚是零散的表现,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猜想的是,这位“全球代工之王”其实在心底已经认真考虑此事了,但是正如他一贯的风格,在真正下定决心、认定时机成熟之前,他是不会大肆张扬的;但以“专注”著称的郭台铭先生一旦做出决策,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是会很漂亮精彩。
采访郭台铭的第二天,正好是联想控股的新战略发布会,对柳传志先生我们做了今年的第三次采访。
和郭台铭相比,柳传志的转身路径就更为成型,同样是从“贸工技”起家的联想PC,已经让柳传志培养的新生代的领军人接替,虽然二次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但柳传志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是在其人生第二阶段的创业:联想控股。
从联想投资,到弘毅投资,再到今天的联想控股,这条路上,一步一试,最终走出了一条有新联想特色的投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