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各部门笔试汇总
10-15 23:59:20
来源:http://www.qz26.com 笔试题目 阅读:8905次
导读:后面有几个摄影知识,有什么暴光啊,薇距镜头数据啊,相机标志啊什么的. 考一个小时,我会的可能不到1/3.有点受打击.想去的同学要从现在就积累常识啊.从8点半考到了1点左右.***关于新华社的笔试-2007.11.1711月17号一大早和同寝的死狼一起去参加了新华社招应届毕业生的考试。为了这次考试我和他都是煞费苦心,从在网上看到消息的那天起我们就搜了不少历年的考试题,总结了一下命题规律,发现往年考试题基本应该分以下几部分:时政填空题,新闻传播基础知识出填空或选择,最多两个名词解释,再就是语言实际应用,比如改错别字和病句等,最后的重头戏对于我们英语专业来说是两篇新闻翻译,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则是通讯改消息,或者给则消息让写新闻评论。我们于是开始分头准备复习提纲,死狼负责找时政要点,我总结新闻基本理论,重点在新华社的发展史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另外,中国新闻史里的邸报发展史、新文化运动、反“客里空”运动、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西方主要媒体概况,倒金字塔结构的定义等也是往年考试题基础知识
新华社各部门笔试汇总,标签:银行笔试题目,企业笔试题目,http://www.qz26.com
后面有几个摄影知识,有什么暴光啊,薇距镜头数据啊,相机标志啊什么的. 考一个小时,我会的可能不到1/3.有点受打击.想去的同学要从现在就积累常识啊.
从8点半考到了1点左右.
***************************************************************
关于新华社的笔试-2007.11.17
11月17号一大早和同寝的死狼一起去参加了新华社招应届毕业生的考试。为了这次考试我和他都是煞费苦心,从在网上看到消息的那天起我们就搜了不少历年的考试题,总结了一下命题规律,发现往年考试题基本应该分以下几部分:时政填空题,新闻传播基础知识出填空或选择,最多两个名词解释,再就是语言实际应用,比如改错别字和病句等,最后的重头戏对于我们英语专业来说是两篇新闻翻译,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则是通讯改消息,或者给则消息让写新闻评论。我们于是开始分头准备复习提纲,死狼负责找时政要点,我总结新闻基本理论,重点在新华社的发展史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
另外,中国新闻史里的邸报发展史、新文化运动、反“客里空”运动、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西方主要媒体概况,倒金字塔结构的定义等也是往年考试题基础知识里面出现过的内容,为此我除了往年新华社招考试题外还参考了人大和北广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考试题。总结好提纲之后我们就一起复习。用死狼的话来讲,就是虽然我们翻译部分不能和别人比,但是基础知识部分别人不丢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分。
死狼和我不在同一个考点,他报的是体育部,在总社考试,我报的摄影部,考点在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幸亏提前一天去看了考点,否则真的有可能因为找不到地方而迟到。急三火四和几个考生一起进了教学楼,我问旁边的考生,才发现自己进错了楼,找到摄影部所在的考场,监考老师让我出示准考证,我说当初电话通知不是说的今天才发证吗,怎么没给我证?监考老师说发证的老师就在大门口,我晕!看来自己还是来早了,因为我进校门的时候发证的老师并不在。
领了证才走对了考场,看了下时间,距离开考还有20分钟。突然发现考场黑板还没擦,上面全是职高学生周五的板书。也许这就是新华社的一个陷阱,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上去擦了黑板。回到座位上才纳闷刚才别的考生为什么没有抢着擦黑板。
卷子发了下来,一篇英译中,一篇中译英,外加一篇400字的英语作文,总时间3小时。专八的英语作文才TM要求写300字,我的天!不多说了,写吧,英译中是白宫与国会的矛盾冲突,政治词汇那么多。监考老师说还有两小时的时候我还差两段没译完。顾不了那么多,时间就是金钱,也没时间考虑“雅”的问题,甚至“达”都来不及管,做到“信”就可以了。中译英是关于计划生育的,难度不是太高。作文是要求针对当前奥运会志愿者过热而西部支教等志愿服务岗位无人问津写一篇议论文。本人从初中学写中文的议论文起就写的不好,更别提英文了。
但是现在还记得,英语作文要得高分就必须论据有力,而且还要“应用较多的习语和语法结构”,对了,以及修辞手段。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我举了徐本禹的例子,而且还用了几个parallelism和alliteration。
本来以为就这些了,没想到我们摄影部答完这些还有一小时基础知识,200个填空,考的也都是地理居多,偶尔也有时政,最BT的是公里英里海里的换算。前面的翻译考试我们都用了字典,而且做单位换算的时候大多数考生都在照字典写,监考老师也不管,地理部分实在拿不准就照自己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上的世界地图填上去吧。最后最致命的是摄影基础知识,仗着之前上教学共同体选修课的那点底子填上了一些,20个有关摄影的空我填上了12个(说实话有3个是蒙的)。唯一遗憾的是没像往年一样考新闻传播史论的基本知识。
******************************************************************
新华社新闻中心编辑笔经
一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词填空,大概是银行汇兑结算方面的。
第二部分英译汉,有关对华纺织品配额的问题。
后面有几个摄影知识,有什么暴光啊,薇距镜头数据啊,相机标志啊什么的. 考一个小时,我会的可能不到1/3.有点受打击.想去的同学要从现在就积累常识啊.
从8点半考到了1点左右.
***************************************************************
关于新华社的笔试-2007.11.17
11月17号一大早和同寝的死狼一起去参加了新华社招应届毕业生的考试。为了这次考试我和他都是煞费苦心,从在网上看到消息的那天起我们就搜了不少历年的考试题,总结了一下命题规律,发现往年考试题基本应该分以下几部分:时政填空题,新闻传播基础知识出填空或选择,最多两个名词解释,再就是语言实际应用,比如改错别字和病句等,最后的重头戏对于我们英语专业来说是两篇新闻翻译,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则是通讯改消息,或者给则消息让写新闻评论。我们于是开始分头准备复习提纲,死狼负责找时政要点,我总结新闻基本理论,重点在新华社的发展史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
另外,中国新闻史里的邸报发展史、新文化运动、反“客里空”运动、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西方主要媒体概况,倒金字塔结构的定义等也是往年考试题基础知识里面出现过的内容,为此我除了往年新华社招考试题外还参考了人大和北广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考试题。总结好提纲之后我们就一起复习。用死狼的话来讲,就是虽然我们翻译部分不能和别人比,但是基础知识部分别人不丢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分。
死狼和我不在同一个考点,他报的是体育部,在总社考试,我报的摄影部,考点在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幸亏提前一天去看了考点,否则真的有可能因为找不到地方而迟到。急三火四和几个考生一起进了教学楼,我问旁边的考生,才发现自己进错了楼,找到摄影部所在的考场,监考老师让我出示准考证,我说当初电话通知不是说的今天才发证吗,怎么没给我证?监考老师说发证的老师就在大门口,我晕!看来自己还是来早了,因为我进校门的时候发证的老师并不在。
领了证才走对了考场,看了下时间,距离开考还有20分钟。突然发现考场黑板还没擦,上面全是职高学生周五的板书。也许这就是新华社的一个陷阱,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上去擦了黑板。回到座位上才纳闷刚才别的考生为什么没有抢着擦黑板。
卷子发了下来,一篇英译中,一篇中译英,外加一篇400字的英语作文,总时间3小时。专八的英语作文才TM要求写300字,我的天!不多说了,写吧,英译中是白宫与国会的矛盾冲突,政治词汇那么多。监考老师说还有两小时的时候我还差两段没译完。顾不了那么多,时间就是金钱,也没时间考虑“雅”的问题,甚至“达”都来不及管,做到“信”就可以了。中译英是关于计划生育的,难度不是太高。作文是要求针对当前奥运会志愿者过热而西部支教等志愿服务岗位无人问津写一篇议论文。本人从初中学写中文的议论文起就写的不好,更别提英文了。
但是现在还记得,英语作文要得高分就必须论据有力,而且还要“应用较多的习语和语法结构”,对了,以及修辞手段。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我举了徐本禹的例子,而且还用了几个parallelism和alliteration。
本来以为就这些了,没想到我们摄影部答完这些还有一小时基础知识,200个填空,考的也都是地理居多,偶尔也有时政,最BT的是公里英里海里的换算。前面的翻译考试我们都用了字典,而且做单位换算的时候大多数考生都在照字典写,监考老师也不管,地理部分实在拿不准就照自己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上的世界地图填上去吧。最后最致命的是摄影基础知识,仗着之前上教学共同体选修课的那点底子填上了一些,20个有关摄影的空我填上了12个(说实话有3个是蒙的)。唯一遗憾的是没像往年一样考新闻传播史论的基本知识。
******************************************************************
新华社新闻中心编辑笔经
一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词填空,大概是银行汇兑结算方面的。
第二部分英译汉,有关对华纺织品配额的问题。
www.qz26.com
第三部分汉译英,关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第四部分根据所给的中文内容归纳一篇300字左右的英文报道,内容是机械工业的行业分析预测。
Tag:笔试题目,银行笔试题目,企业笔试题目,求职笔试面试 - 笔试题目
下一条:宜家招聘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