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民政府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安排
作为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乡,全乡 18个党支部627名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已圆满完成各阶段学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乡政府班子积极参与,深入村组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认真查摆、整改存在的问题,并以“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干部作风建设、“绿色宁洱四大工程”为载体,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组织7个工作组深入10个村138个村民小组,作学习报告352场,发放宣传手册4300余册,进入2621户农户家中,收集意见建议536条,解决121条,为村民办好事143件,协调水泥100余吨,筹措发展资金20.4万余元。共完成植树30555株,综合完成率102%,成活率90%。其中政府旁两公里柏油路两侧种植灯台树120株,各站所办公区、中小学校园植树247株,乡政府小广场绿化植树240株;完成磨思公路两侧3公里种植任务,共种植凤凰树298棵;完成那柯里村民小组景区种植柳树、果树100余棵;完成勐海田新村过道、庭院绿化,种植果树800棵,种植刺桐树、香樟树50棵;各村累计植树28700余棵。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全乡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纪律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深入群众家中同农户交心谈心,进一步改善了干群关系。及时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了一方社会的稳定,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得到增强。
(三)抓服务,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经过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先后有10个石场、6个砖厂、2个矿山、6个茶厂落户**,有力地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企业效益下滑,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出来。我乡按照让企业“进得来、稳得住”的原则,积极协助企业调解因土地、劳资等问题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相关职能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同时,鼓励农民发展路边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商、饮、服、修理,繁荣乡村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四)抓硬件,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同时,围绕创建文明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目标,从我乡实际出发,加强对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的环境观念、环境意识的教育,倡导文明、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此,一年来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采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办法,从小集镇建设、改善街道卫生入手,彻底改变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局面,营造“绿、美、洁”的环境,稳步推进了绿化、净化、硬化工程,人居环境有较大程度改善。争取投入资金80万元修建了两公里的过境公路柏油路路面,投资68万元完成**村蛮蚌组整村推进工作,完成2.31公里道路硬化,新建文化活动室1个91平方米。投资48.0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投入15万元,自筹(含投工投劳折资)29万元,完成漫海重点扶持村扶贫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共饲养能繁母猪67头,完成道路硬化工程建设1件,房屋修缮及庭院改造67户5360平方米,新建科技文化活动室1个100平方米,进行种养业科技培训4期300人次。投入26.9万元实施了石膏井村梁子组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全乡整修道路21.5公里,其中磨思公路岔口至龙塘修整6.5公里,那柯里村至马鞍山村砂石路改造15公里。借助扩大内需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了3个村32个村民小组的饮水安全项目。
(五)抓稳定,努力构建和谐乡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稳定是实现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就无从谈发展,更谈不上安居乐业。随着恢复重建结束、高速公路建设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为此,乡党委、政府结合“大接访、大下访”和“进万家”活动的开展,及时调解矛盾纠纷,深入排查治安隐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排查矛盾纠纷31件,办结15件,暂不具备解决条件的4件(主要涉及国有林争议、乡与乡之间的界线争议),12件矛盾纠纷正在办理中。实行“打、防、控、管”相结合,实行联户联防,建立有效的治安动态信息网络。加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开创了平安工作新局面。20**年立刑事案件42起,破获31起,破案率为73.8%;立治安案件48起,查处48起,查处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