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早稻收购工作总结
购价政策的目的、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等具体政策明明白白地告诉群众,让农民吃下“定心丸”。贯穿整个收购过程中,我们切实做到了“三个确保”:确保把农民销售的粮食全部收购起来,防止出现“卖粮难”;确保国家规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防止出现“谷贱伤农”;确保不打“白条”,不搞“搭车”扣款,防止变相坑农。
(三)精心部署,早稻收购准备工作充分到位。一是搞好粮情调查。5月底6月初,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粮情摸底调查,对今年的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商品粮数量以及市场粮食价格趋势进行调研;同时对全市各粮库和粮食企业的有效仓容进行摸底统计,做到了心中有数。二是开展员工上岗培训。先后在6—7月份培训收购工作人员500余人次,明确工作纪律,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先培训合格后挂牌上岗。三是搞好产销衔接。先后派出精干营销队伍到广东、广西等销粮区,与客户签订粮食销售合同11.3万吨。四是做好仓容准备工作。全市累计腾出仓容20万吨,并对条件较差的仓库进行投资维修。五是积极做好收购器材的准备和维修工作。对检验、检测设备进行全面校准,确保计量准确;骨干粮库均添置了地磅和皮带传输机。如**县准备台秤53台、水分测量仪30台、风车15台、溜筛4部等;神农米业投资50万元用于皇图岭粮库添置地磅和仓库维修。六是做好执行最低价收购价政策的指定企业的确定工作。对各储备库和国有粮食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确定13家企业为最低价收购企业。七是及时转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央储备粮贷款办法》等9个文件,使各企业快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政策,及时获得了收购贷款资金。
(四)抓政策督察落实,优质服务到位。一是狠抓政策督察落实。7月28日以来,何智局长先后10余次重点督察了茶陵、攸县、醴陵、**县等四个产粮大县,走访了近20个收购点库。7月29日,我局由陈接发、何绍爱、陈光曙、杨夏鸣四位党组成员,分别带领12名机关干部组成的4个督察组,分片对9个县市区进行为期一周的早稻收购工作督察。重点督察政策宣传、收购纪律、收粮款是否到位,并积极协调粮食部门与当地政府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售粮农民关心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各县市也行动迅速。攸县粮食局80%的机关干部被派往各乡镇粮库,增援收购一线;茶陵县粮食局机关干部分成4个工作组,3个工作片,对全县的粮食收购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服务。二是延长收购时间。为了方便农民售粮,各粮食收购点尽量延长收购时间,做到早开门、晚关门,并且随叫随到,随到随收,坚持收购结算不过夜,做到有粮收到无粮止,保证当日来粮当日入库,当日结算。面对售粮高峰,各收购点克服企业改制后人员少、时间短、任务重等困难,广大粮食职工顶烈日、冒酷暑,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任劳任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收购,常常工作到夜间12:00,有的生病打着点滴仍坚守岗位,充分体现了先进性教育成果。三是积极提供便民服务。为了防止售粮农民中暑,各收购库点安排了休息室或凉棚,设置茶水供应处、防暑药品和电风扇等;四是加强收购市场的引导和管理。积极鼓励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积极入市收购,为256家粮食经营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为300多个粮食经纪人办理了委托收购手续;并对办证时间由规定的15天提前到7天内办结。五是积极增加夏粮收购网点。我局于7月29日向市政府递交《关于增加早籼稻最低收购委托网点的请示》,请求增设毛坪等35个委托收购点库(其中产粮大县醴陵增设10个委托收购点库),毛爱良副市长迅速作出肯定性批复,并要求在茶陵增设严塘、枣市2个委托收购点。至此,**市共有13家企业、15个省级指定收购点库、60个委托收购点库参与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这些收购点库布局合理、分布均匀,覆盖面广而且重点突出,能基本满足农民售粮需求,确保农民不长途送粮。
(五)加强衔接协调,部门配合有力。一是积极协调粮食企业与农发行、中储粮系统之间的关系。7月16日和8月3日,三家部门召开协调会,就如何搞好全市早稻收购进行了具体研究。二是加强粮食收购资金衔接。我局主动与省、市农发行搞好协调,千方百计争取收购资金贷款。市农发行于4月份就对13家粮食经营企业的贷款资格、信用等级、最高贷款限额进行了认定和评定。为确保粮食企业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市农发行及时向13家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企业投放收购费用贷款660万元,及时解决了企业收购人员工资、工具购置、仓储简易维修、粮食运输、集并等相关费用。截至目前,市农发行已累计发放各类粮食收购贷款2.8亿元,支持15家粮食企业收购早籼稻18.24万吨,同比增长160%和147%,确保了全市粮食收购没有出现向农民打白条的现象。三是市农发行主动为资金安全提供支持。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及时到位,市农发行主动为粮食企业提供资金押运车辆,配备得力押运经警,确保了收购资金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