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共青团工作计划
9、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机制和载体,通过深入开展课外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工作,培养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大力开展“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CEO”会客厅、挑战职场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及良好的就业心态。加强各项团工作与社会的联系与对接,通过探索设立创业基金、建立实践基地,努力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加强职能与载体建设,实现团组织自身建设的新发展。
10、进一步牢固树立“思想建团、服务立团、党建带团、作风促团、事业兴团、人才强团”的理念,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中的积极作用。严格《团支部工作手册》的规范使用,并以此作为团支部评比考核依据。依靠“党建带团建”,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主动争取同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切实做好“推优”工作。
11、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继续推行“专职团干理论学习月月谈”制度,以团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依托,不断提高全团工作水平。各级团学组织要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培训力度,努力锻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富有战斗力的学生骨干队伍。以《大学社团文化》课程为平台,不断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骨干培训的模式。
12、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学生会的日常工作,增强学生会“三自”功能,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学生会组织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其广泛代表学生的独特作用,更好地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继续做好学生意见沟通会办制度,加强学生与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发展与成才,积极参与学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3、在建立健全社团工作规章制度、规范社团管理的基础,“扶持一批理论学习类社团、引导一批科技学术类社团、繁荣一批文艺体育类社团、成立一批创业就业类社团”,努力打造精品社团和精品社团活动。开展企业指导型社团、社团导师制、社团活动项目化运作的试点工作。
14、加强对一、二附院和教工团支部工作的指导力度。
15、努力做好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物业管理、维修、保卫、资产管理等工作,为学校的重大活动与学生活动做好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