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行政执法现状调研报告
10-15 21:07:43
来源:http://www.qz26.com 调研报告 阅读:8139次
导读: www.qz26.com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争议的压力不大,但从建设法治政府、实现社会和谐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县在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方面仍有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做好。 (一)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的观念和能力 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教育和培训,加强文明执法教育,以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对广大群众的法律宣传教育,逐步形成遵纪守法、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信访条例》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合法渠道反映诉求,行使权力,减少行政争议。 (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和预防行政争议发生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做到执法主体适格,执法依据充分。严格执行收费和罚没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罚款和乱收费。定期开展案卷质量评查,促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我县行政执法现状调研报告,标签: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的格式,http://www.qz26.com
www.qz26.com
(一)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的观念和能力
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教育和培训,加强文明执法教育,以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对广大群众的法律宣传
教育,逐步形成遵纪守法、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信访条例》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合法渠道反映诉求,行使权力,减少行政争议。
(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和预防行政争议发生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做到执法主体适格,执法依据充分。严格执行收费和罚没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罚款和乱收费。定期开展案卷质量评查,促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重视执法程序,依法保障相对人的各项权利。
(三)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投诉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从投诉渠道查处违法行政行为,维护广大投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进一步优化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认真听取人大对依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县人大开展行风评议、执法评议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执法部门思想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各种外部监督,及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积极配合司法调解,及早实现定纷止争
我国的行政审判中虽没有规定调解制度,但在审判实践中,大量的行政诉讼撤诉实际上是没有调解书的调解,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几年来,在全国法院审结的一审行政案件中,原告主动撤诉和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撤诉两类案件高达41.2%,有的年份甚至高达69%,最近网上有撤诉率高达85%以上的新闻报道。20**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庭处和解”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肯定,提倡和鼓励以当事人撤诉的方式结案。该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可以在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规定既给法院审判工作提供了主持调解的法律依据,也给被诉的执法机关及时纠正错误的机会。被诉执法机关在诉讼中如果能够客观公正地重新审视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旦发现原执法行为有偏差,主动与法院沟通,积极响应法院的调解工作,尊重、理解、配合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依法妥善处理行政争议,有助于减少与相对人之间的对抗,提高行政效率,避免相对人进一步上诉或上访,从而有效化解行政争议,修复社会关系,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www.qz26.com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争议的压力不大,但从建设法治政府、实现社会和谐的长远目标来看,我县在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方面仍有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做好。
(一)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的观念和能力
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教育和培训,加强文明执法教育,以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对广大群众的法律宣传
教育,逐步形成遵纪守法、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信访条例》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合法渠道反映诉求,行使权力,减少行政争议。
(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和预防行政争议发生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做到执法主体适格,执法依据充分。严格执行收费和罚没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罚款和乱收费。定期开展案卷质量评查,促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重视执法程序,依法保障相对人的各项权利。
(三)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投诉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从投诉渠道查处违法行政行为,维护广大投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进一步优化我县经济发展软环境。认真听取人大对依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县人大开展行风评议、执法评议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执法部门思想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各种外部监督,及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积极配合司法调解,及早实现定纷止争
我国的行政审判中虽没有规定调解制度,但在审判实践中,大量的行政诉讼撤诉实际上是没有调解书的调解,行政诉讼法实施十几年来,在全国法院审结的一审行政案件中,原告主动撤诉和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撤诉两类案件高达41.2%,有的年份甚至高达69%,最近网上有撤诉率高达85%以上的新闻报道。20**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庭处和解”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予以肯定,提倡和鼓励以当事人撤诉的方式结案。该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可以在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建议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规定既给法院审判工作提供了主持调解的法律依据,也给被诉的执法机关及时纠正错误的机会。被诉执法机关在诉讼中如果能够客观公正地重新审视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旦发现原执法行为有偏差,主动与法院沟通,积极响应法院的调解工作,尊重、理解、配合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依法妥善处理行政争议,有助于减少与相对人之间的对抗,提高行政效率,避免相对人进一步上诉或上访,从而有效化解行政争议,修复社会关系,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的格式,报告汇报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