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01-30 21:18:13
来源:http://www.qz26.com 农林牧渔 阅读:8616次
导读: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标签:领导讲话稿范文,http://www.qz26.com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习,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空间。今年,仅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建设、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今年已投资1.4亿元。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共使用季节性当地民工2000多人,实现创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依法招商、以利富商等多种措施,力争今年招商引资达12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工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 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市是回民族集聚地,广大回民有经商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各级政府提倡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鼓励党员和先富起来的农民帮助、带动贫困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乌市赛马场从事旧车交易、依托通汇市场从事牛羊贩运及服务于市内外各大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去年就达到 900多人,形成了辐射效应。
五、鼓励返乡创业,帮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在近几年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我市有相当部分农民闯出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对这些致富典型,政府充分利用煤体,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尽可能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这批有资金、有技术、先富起来的农牧民返乡领办、创办、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服务机构等,象羊毛工织布厂、琉璃瓦厂、精洁米厂这类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截至去年底就达10余家,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
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农民走出去一是担心家中的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得不偿失;二是担心走出去,失去了土地,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家中缺少劳动力,种不好,管不好,收不好。为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我市进行了土地流转的探索。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法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从而为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文书保证。二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监督,确保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公平合理确定土地承包费和流转金标准以及土地流转期限,做好原承包土地投入补偿的协调工作、土地流转后的动态监测工作、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兑现工作、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等,保证转移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四是对未进行土地流转的外出务工家庭在种、管、收等方面组织党团员提供无偿服务,解除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加大综合素质培训力度,为劳动力长期转移提供技能保证
无技术、低素质是走出家门的富余劳动力的一大弱点。劳务输出的关键是必须把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实现角色转换。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市想方设法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合理配置、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新“科盲”的产生。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米泉市就业培训中心”,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和“春风进万家”等培训活动,分别由该中心和市成职教中心有计划地培训转移农民,使之拿上技能证书走上岗位。目前,我市先后有5000多人取得岗位就业证书,占外出农民总数的17.1%。三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劳动、就业、科教部门建立市、乡、村三级立体培训体系,对外出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特种安全操作、餐饮服务、食用菌栽培技术、牛羊育肥等实用种(养)技术共10个专业的培训,今年举办专题培训班213期,培训人员10246人。其中技能培训18期,培训人员2000多人。四是加强基地培训。我市分别建立了食用菌、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多个实践性培训基地,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免费进入基地接受技能培训,通过跟班学习,现场操作,获得最直接的工作技能。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空间。今年,仅米东新区石化工业园建设、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今年已投资1.4亿元。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共使用季节性当地民工2000多人,实现创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依法招商、以利富商等多种措施,力争今年招商引资达12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工1300多人,人均年收入6000 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市是回民族集聚地,广大回民有经商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各级政府提倡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鼓励党员和先富起来的农民帮助、带动贫困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乌市赛马场从事旧车交易、依托通汇市场从事牛羊贩运及服务于市内外各大宾馆饭店的从业人员去年就达到 900多人,形成了辐射效应。
五、鼓励返乡创业,帮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在近几年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我市有相当部分农民闯出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对这些致富典型,政府充分利用煤体,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尽可能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这批有资金、有技术、先富起来的农牧民返乡领办、创办、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服务机构等,象羊毛工织布厂、琉璃瓦厂、精洁米厂这类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截至去年底就达10余家,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多人。
六、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农民走出去一是担心家中的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得不偿失;二是担心走出去,失去了土地,生活无着落;三是担心家中缺少劳动力,种不好,管不好,收不好。为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我市进行了土地流转的探索。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法制定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从而为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文书保证。二是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监督,确保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公平合理确定土地承包费和流转金标准以及土地流转期限,做好原承包土地投入补偿的协调工作、土地流转后的动态监测工作、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兑现工作、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工作等,保证转移人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四是对未进行土地流转的外出务工家庭在种、管、收等方面组织党团员提供无偿服务,解除外出农民的后顾之忧。
Tag:农林牧渔,领导讲话稿范文,领导讲话稿 - 农林牧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