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我所面试过的企业
我是2005年毕业的经济学本科生,本人在大学就相当不安份,所以打交道的企业比较多,但到了社会才发现原来一切还是不一样的。下面本人把自己工作以及面试经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希望各位也把自己的面试经历交流下,给大家提个醒书归正传。本人在快销品策划的。在这个行业风风雨雨也走过小几年了,因为这行本身的流动性吧,看了很多企业,也去了很多企业去面试,在这里把自己面试的一些小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共鸣。
快销品这行业招人最大的特点是:民营企业喜欢那些从所谓大企业过来的人。希望有一个领导就可以把公司带向正规。而往往这些民营企业又无法提供象那些正规企业(如可口、康师傅、统一),所能提供的环境,结果往往是这些空降来的高管干不了几个月发现什么都做不了,便抽身而去。而后再新来个高管把以前的提翻,再干几个月,再走。没有那么大的头总喜欢带那么大的帽子,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主体特点。
在很多民营企业里,市场部(或叫企划部、市场中心)不是做为大脑去运作,而是做为一个简单的工具:投广告。因为在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有这样一个认识,只要打广告,产品就能卖出去,无论产品多差,只要你打广告,老百姓就信你——其实这也是因为中国消费者的不理性所致——也正是消费者的这种想法,我们看到安利在中国也开始大打广告,而在欧美国家它是不打广告的。做为公司产生利益的主体部门一定是销售,市场部只要做好广告,其它的不用你去考虑,销售部门自己会解决。所以很多民营企业的市场部人员没有什么成就感。产品卖的好,那是销售的工作好;或者是产品研发的好,而忽略了市场部的企划作用。市场部的人渐渐沦为开展会、投各种媒体广告的杂员。正是因为不需要市场部有太多的思想,所以一些在大企业工作过了几年的小兵也跑到民营企业来当高管。这些民营的市场部基本上多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下面是我对面试过的公司进行下点评:
福建某知名糖果企业:典型爆发户心理,这可能是福建很多企业的共性,产品一出来猛打广告,至于营销的其它东西嘛都不要管了。只要你叫的好,叫的欢还怕没人来找你嘛。该企业的市场部非常之弱,主要是因为有外面的大型广告公司做企划,外来和尚好念经,内里的和尚去执行。结果是这个企业一年投一支产品广告,但销量却不怎么见上升,公司的产品在超市里生产日期非常的早。
河南的某速冻企业:该公司21年历史,广告片十年没换。市场部原来是用来打假的。后来该企业老板的女儿从上海同济念研究生回来,正式组建了市场部。最开始的领导是2001年的十大策划人——电器行业的。由于年薪太高,又行业不对。该领导干了一个月后,便被辞退了。后来从同为民营企业的公司挖来一位市场部经理。这位市场部经理是高手中的高手,无论是玩公司的企业文化还是营销策划,他无一不会。也是我见过市场部经理中最能的一位。在该公司如鱼得水,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都被他一手掌握。把市场部真正做到了核心地位,做到企业的大脑。最厉害的还不只是这一点,而是在该速冻公司的掌门人从那个念上海同济的小老总,又变回公司的创始人(这也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特色。创始人永远是老大,想换谁换谁,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只要看的不爽,一样照换不误)时,在公司以前所有顽固的旧恶势力重新反扑的时候,他毅然不动,而后用半年的时候,硬是把不会用电脑、不懂营销,不懂市场部为何物的大老总,改变成比较有现代企业经营头脑的人。这是真正的高手,牛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生活下来,无论谁当政自己可以把他改变过来。也许正是因为常年在这些民营企业打交道吧,他比那些所谓的大企业的所谓高手更加的牛。人才!
河南某上市速冻企业:公司典型投机倒把心理。公司老总是投机高手,而且是投机就成功那种,没地方说理去。在领导的带领下,企业的市场部也是天天看有没有什么可投机的。企业库存较多,几乎天天挂网上再招产品经理。主要是希望来的人可以解决库存问题。看过该公司,就知道中国的所谓上市公司是什么样了。里面的企划人员在业届口碑不太好,基本找不到什么工作。但由于该公司比较好,所以人也大多不会走的。
河南某肉质品公司:市场部领导换了N届。每个人来有每个人的做法。天天不是开会就是狗咬狗。懒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