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商业工作总结
20**年是及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金融动荡的一年里,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题,以创建红盾文化、打造规则工商、营造诚信环境为主线,在急剧变化的形势和异常繁重的任务面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下面对209的商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商业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商业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和商业工作会议精神,商业经济呈现了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建设加快、贡献扩大的发展态势。
总量规模增加。一是增加值。1-9月份,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实现343.3亿元,同比增长12.5%,占第三产业26.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270.3亿元,增长12.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73.0亿元,增长15.4%。二是交易量。1-9月份,限上批零企业销售总额实现2685.1亿元,增长17.3%,其中,批发额2227.0亿元,增长15.2%,零售额458.1亿元,增长28.5%。三是投资额。1-9月份,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四大类流通服务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4.3亿元,同比增长20.9%,占全市投资的8.2%,占第三产业投资的13.6%。
建设步伐加快。一是商业集聚区。呈规划起点高、项目体量大、经营业态新、立体综合开发、闲置项目启动的发展态势。太原街、中街、南塔、长江街和东中街等商业区5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达52个,总面积200 万平方米;在建项目22个,规划面积363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85亿元。二是批发市场。10个万米以上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取得进展。北方茶城、五爱市场三期、东北陶瓷城一期、家具城一二期改造,塔湾、南五农产品市场主体,辽中顺发黄牛市场改造工程已竣工使用;启动了果品市场质量检验检测和信息发布系统、水产市场低温冷库、前当堡鲜鱼市场二期项目。三是社区商业。示范中心建设持续发展,以连锁便民业态为重点,新建早餐网点200个,总数达4500个,改造建设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点49个。截止9月底,全市引进500万元以上商业项目301个,投资总额322.8亿元, 到位资金67.8亿元,在建的流通服务业项目达100个,5000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达266个。
产业结构优化。一是布局结构。跟进城市格局调整步伐,推进城市商业集聚区、区域商业区和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三个层次和农村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二是经营结构。发展现代经营方式,连锁经营已覆盖30多个行业,370家企业,店铺5,400个;进入我市国内外大型知名物流公司已达50家,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0多家;电子商务和现代管理技术广泛应用,时点销售、管理信息、电子订货系统等现代商业信息系统在大型零售企业的应用率达90%以上,条形码技术、多种银行卡互通互联技术、网上交易和结算全面进入流通服务业。三是业态结构。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专业专卖店、折扣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迅速发展,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零售设施达122个,其中百货店与购物中心39个、大型综合超市41个、家居建材店22个、专业专卖店22个。四是所有制结构。前三季度,非公有制商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0亿元,占全市88.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已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
社会贡献扩大。一是拉动经济增长。1-9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01.6亿元,增长22.4%,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二是增加社会就业。前三季度,全市流通服务业通过增加服务网点、扩大服务领域,新增就业岗位4.4万个,提供再就业机会9.5万人次,从业人员已达百万以上。商业已成为拉动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商品市场运行情况
消费品市场。消费规模扩大,供求基本平衡,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个别品种出现货源短期紧张。一是消费规模扩大。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其中,城市增长21.9%,县及县以下增长22.9%,分别提高5.7和5.1个百分点。消费能力提高,城市人均消费支出10,860元,增长33.2%,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人均消费支出5,555元,增长14.7%,提高7.5个百分点。社消额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居第4位。二是供需总体平稳。影响供应不利因素增多,但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粮、油、糖、盐、肉、蛋、奶、蔬菜等食品供求保持了总体平衡,价格波动较前期趋缓。三是市场出现多次波动。3月上旬,大型超市桶装豆油一度货源紧张、上市减少、供货时断时续。3月中下旬,大型超市个别品牌、品项进口婴儿奶粉出现货源偏紧苗头。4月中旬,涉法事件影响了家乐福各店的经营秩序。9月中旬,牛奶事件引起了全国性奶制品供应和消费波动。四是价格指数呈回落态势。1-9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各月份同比上涨幅度分别为6.8%、9.2%、6.9%、7.9%、7.5%、6.3%、3.9%、3.1%和1.8%,环比连续五个月呈下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