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www.qz26.com
6、产业技术创新。
项目实施以来,围绕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成立了名贵鱼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基地和淡水鱼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两个技术创新平台。根据项目要求,把技术创新的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划,优选技术攻关团队,组织技术攻关。目前列入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项,完成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工作任务1项,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项,申请国家专利5项。引进翘嘴红鲌、三鱼鲂、美国斑点叉尾鮰、脂胭鱼、虹鳟、中华鲟、美国鲥鱼、花鱼骨、唇鱼骨、金虎斑鱼、拟鱼尝 、彩虹鲷、银斑鱼、笋壳鱼等名贵鱼养殖品种13种,实施鱼类增殖、养殖及加工新技术10项,开发新产品12个。其中“东江湖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及东江湖水产养殖容量控制”项目,开湖南大型水体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及水产养殖容量控制先河,该项目通过与省水科所、湖南农大合作,在对东江湖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界定东江湖网箱养殖容量、东江湖大库养殖容量、规划东江湖网箱养殖布局、科学选择东江湖养殖鱼类品种,为东江湖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东江湖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国内同类大型湖泊、水库渔业资源利用提供借鉴;“翘嘴红鲌人工繁育与驯化技术”项目,突破了翘嘴红鲌亲鱼培育、人工繁殖、野生驯化投喂人工饲料、苗种培育等多项技术关键,受精率由75%提高到96%,孵化率由54%提高到91%,仔鱼成活率由80%提高到96%,苗种成活率达70%,苗种饵料系数1.5,这五个制约翘嘴红鲌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且通过技术措施及科学制定饵料配方改变翘嘴红鲌的肉食性特性,使翘嘴红鲌集约化养殖成为可能,该项目20**年通过郴州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验收,20**年获郴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淡水鱼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新工艺研究”项目,采用低温、低盐腌制,结合连续蒸汽式烘烤和电热式远红外烘烤两步干燥法,利用柠檬酸铁替代亚硝酸盐发色,液体烟熏法代替直接烟熏法,采用紫苏提取液等复合脱腥剂进行脱腥,采取酶法水解技术对鱼头进行深加工等技术措施,项目技术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该项目于20**年12月通过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20**年获郴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7、产业技术服务
一是建立了与高校院所的技术合作机制。项目实施以来,分别与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省水科所和中国农业科技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聘请了13名高层专家担任项目的技术顾问和关键技术攻关的首席专家;二是完成科技信息平台建设80%的工作任务。20**年投入15万元购置了科技信息平台的电脑、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在资兴科技网(www.zxst.goo.cn)设立了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专栏,发布水产养殖品种信息30多条,发布水产养殖技术培训资料15篇,建立了企业信息库,专家人才库等;三是资兴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已完成仪器设施采购,正进行实验室的建设,预计20**年12月可投入使用;四是科技推广在原有乡镇水产站和乡镇移民办两套推广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从省高校院所聘请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的高层专家担任资兴市科技特派员,入驻加工企业和重点养殖基地。从市直部门选派水产专业技术人员派驻重点渔业乡镇和重点渔业项目点上,做到每一个养殖基地和重点龙头企业都有科技特派员。其中库管局选派的科技特派员黄海洋在20**年特派员工作中被省科技厅以《科技特派员黄海洋的“村支部+村委会+经济组织”创业模式》为题作典型宣传报导,建立了科技服务产业的长效机制。五是组建了一个市级东江鱼养殖协会和20个乡(村)级协会(合作社),入会会员1233人,对会员实行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药品、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措施。这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既确保了产品质量,又增强了养殖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其中白廊乡台前村水产合作社在20**年资兴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郴州日报于20**年4月4日以“农民合作社新生之喜”为题作了整版的深度报导。
8、技术培训。一是结合资兴水产生产养殖实际,组织水产专业技术骨干历时4个月编写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淡水鱼高效养殖、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技术培训系列丛书》专门培训教材15种,印刷发放教材3.75万册,完成计划任务的93.8%。二是把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技术培训工作与我市的“抓培训、兴产业”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结合起来,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对12个渔业重点乡镇采取集中办班培训,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分别为150学时,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生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等内容系统学习,由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对40个渔业专业村(组)进行专题短期培训,由市农民素质教育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对全市的技术骨干和渔业大户的培训从高校院所聘请专家教授进行培训,由市科技局负责组织实施。目前已成功举办技术培训206期,培训技术骨干及农民1.22万人次,完成计划任务的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