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务局基层水政管理年活动总结
(五)创建文明窗口建设,树立单位外在形象:
水政机构是我局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唯一对外窗口。年初以来,我局水行政科积极开展许可与执法窗口建设,着力推进文明执法,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建立了公示专栏,提高了服务质量。按照“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树立形象”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办公场所设立“水性政执法与许可公示栏”,各项制度以及许可、执法、复议、诉讼等程[范文为.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外部链接!]序都上墙公示;其次,利用局域网,设立了水政“网络公示专栏”,公示的内容有执法依据、程序、承办机构等内容;三是从办公环境、服务质量方面营造文明执法的氛围,切实树立“执法窗口”的形象。四是健全了各种水行政文书规范和档案管理。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周密安排。为搞好“基层水政管理年活动”,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支部书记和主管水政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
2、制定了“水政管理年实施方案”与考核办法。结合省局考核办法与我局绩效考核管理规定,年终综合评比,对科室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虽然近一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离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和上级的目标任务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河务管理事务的增多,在管理工作中也曝露出许多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和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机构改革人员编制的影响,基层河管单位水政人员编制明显适应不了现行工作的需要。我局辖区点多、面广,
现有水政人员编制3人,由于河道建设项目、河道采砂、执法工作任务繁重,河务管理事务常常人员很少,显得力不从心。望引起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加强水政人员的配置。
(二)管理体制需进一步改善。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省三管局作为水行政管理和执法主体,我局在省局领导下执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都应以省局的名义进行,才符合行政管理和执法要求。建议省局对基层河管单位上报的水事案件及时派人员下基层指导办理案件。
(三)人员素质亟待提高,责任心需进一步加强
(四)、执法难的现状仍然没有大的改变。近年来随着管理对象越来越复杂,加之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如野外、水域)和逐年来暴力抗法和殴打执法人员的事件增加,客观上给执法人员带来一定的工作困难和畏难情绪,影响了[找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水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行政执法缺乏有效的强制措施,是制约水政执法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建议省局多组织集中执法活动,解决基层河管单位执法人员力量单薄的问题。
(五)法律基础知识面需要拓宽。在涉及水法以外的法律时不能提供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在下年要认真学习民法、经济法等知识,在处理涉及法律方面的事项时确保游刃有余。
(六)水政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以保障水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20**年水政工作的几点探索与创新:
20**年,我局仍然围绕“基层水政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和主线,重点探索以下几点工作:
1、探索水政队伍稳定的经费来源。建议在水行政事业收费中提取水政队伍活动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水政队伍办案执法、改进技术装备,真正实现水政队伍的正规化。上级部门重视我局的实际情况,拨付资金为我局添增必要的办公工具和交通工具。
2、针对现有水政人员现状,着力解决水政人员素质、人力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培训、自学、组织专题讲座等到形式,提高水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强水政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购买发放统一的执法制服。可以采取类似检察院、法院的西服佩戴水政监察徽章。
4、创新建立外部联系机制和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水政监察部门应该与地方政府、公检法、相关兄弟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机制,做好信息通报和信息沟通制度,建立有效的联谊机制,为水行政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依法管理,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5、改革创新水法的宣传形式。水法宣传是最有效的预防违法行为的方式。水法宣传形式不仅要采取原来的撒传单、广播等形式,更要创造性的利用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抽象的法律概念不容易引起沿岸百姓的共鸣,宣传应注重以案讲法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具体化,使沿岸百姓认识到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使其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使法对其产生威慑性,使其因畏惧违法的不利后果而不敢轻触法律。
6、创新建立激励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激励机制已经成为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行政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水政队伍来说,由于工作人员作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