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情况综述
3、解决后顾之忧,保障志愿者发挥作用。市、县两级项目办认真贯彻黑教联[20**]47号文件精神,研究落实大学生志愿者各项扶持政策,协调基层党委和有关部门解决大学生志愿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保证了大学生志愿者安心工作。根据志愿者的实际困难,把外地志愿者调整到的交通、食宿条件较好的城市近郊农村,把本地农村的志愿者调整到户口所在村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市 名外地志愿者和 名本地农村志愿者都按照从优安排、就便安排的原则得到了很好的安置。绥棱县项目办了解到大学生志愿者王生生、孟薇是一对恋人,都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但各自的服务单位距离很远,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对他们的服务学校进行了重新调整,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由于大学生志愿者的工资是地方财政先行垫付,省财政通过年终结算返还的方式解决,志愿者20**年8月至20**年4月份的工资没有及时发放,市县两级项目办根据黑财教54号文件精神,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筹措资金,采取工资卡、存折和现金发放等形式,垫付全市272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工资和交通补贴 万元,做到了应发尽发。现在,所有志愿者的工资和交通补贴都用工资卡的形式及时发放。为改善志愿者生活、工作条件,各地还为志愿者准备了专门的办公室,购买了生活和办公用品。肇东、安达等地为志愿者免费提供食宿。明水县为志愿者办理了“优惠票”,在当地乘车一律半票收费。市项目办还专门印发了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卡,把市县两级项目办的电话印在卡上,有困难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目前,市县两级项目办、基层党委和基层被服务单位共为大学生志愿者解决生活难题 件,拿出资助资金 万元。
4、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志愿者建功立业。各地各部门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做到工作有岗位、教科研有项目、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了他们服务农村、奉献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大学生把志愿者推向生产工作一线,分配急难险重任务,包联特色种养大户、贫困户,承担项目引联、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服务、教科研等项工作,接受锤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各地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政治待遇的激励措施,把他们列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培养、教育和管理,吸收他们参加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列席乡村班子民主生活会,参与本乡、本村、本校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并把有入党要求的大学生志愿者纳入积极分子队伍进行重点培养,打破指标限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目前,全市已有93名志愿者成为入党积极分子,32名志愿者成为今年的重点发展对象。一些地方还规定,对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人选进行推荐;对服务期满、立志扎根农村的特别优秀志愿者,可以给予相应行政职级待遇,进一步发挥政策的长效激励作用。绥棱县制定了多岗位锻炼、换岗位培养计划,先后对6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岗位轮换,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为了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扎根农村,各地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干事创业。有的地方优先发包给大学生志愿者一公顷机动地,用于科技实验和示范;有的地方规定,对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优势项目,按照所创效益的15%进行分成;对创办示范项目和产业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性收费。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引带下,大学生志愿者利用优先发包的耕地发展特色种植,为农民增收作示范。肇东市拿出财政资金3万元、党费资金2万元,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资助奖励基金。
5、实施规范管理,认真搞好跟踪服务。为把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注重发挥市县两级项目办的管理职能,在志愿者跟踪管理、培养考核等方面细化措施,加大力度。市项目办把大学生志愿者划分成10个服务队,选拔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志愿者担任正副队长,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增强了大学生志愿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功能。结合大规模培训乡村干部,分别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培训,让他们进一步熟悉农村情况、掌握实用技能、提高服务本领。各县(市)区项目办每半年召开一次志愿者座谈会,听取志愿者工作情况,交流服务农村的体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总结经验教训,并把考核、谈心谈话情况记入大学生志愿者档案。到目前为止,共召开座谈会20多次。市项目办还专门印发了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卡,在岗位落实、生活待遇、工资发放等不同阶段,定期用电话直接抽查基层落实情况,不定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切实使他们感受上级组织的关怀,从而保证了“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的健康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