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十五员工培训计划
三、保障措施及激励机制
(一)保障措施
l、加强培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十五”前期,对现有培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和认证。在此基础上,按照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基本要求,对培训基地进行重组整合,并抓好重点培训基地建设。各大型油田、炼化企业要根据企业培训的要求,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的培训基地,逐步将企业现有学历教育基地转变为职业教育基地。“十五”中期,建立起以集团公司重点培训基地为骨干,以企业培训基地为主体,以普通高校和社会培训市场为补充的全方位的培训基地网络。
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教师的聘任上岗、培训进修、教学质量考核等管理制度。到“十五”末期,两级培训基地都要建立一支适应企业和市场要求、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突出石油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2、保证和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发[1981]8号)的要求,企业管理费中的职工教育经费计提比例不得少于工资总额的1.5%。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应按规定在项目投资或费用中列支专项培训费。要进一步加强对培训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3、加强培训生源的选拔推荐工作。结合企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人才使用政策,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选派好学员。
4、加强培训市场建设。继续完善培训市场运作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实行培训承办单位资格审查和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培训项目要通过招投标的办法确定培训承办单位,实现同中选强。强中选优,努力提高培训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二)激励机制
l、把培训作为开发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培训的激励作用,把个人对企业的贡献与培训挂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奖励性培训,包括可以自王选择与本岗位相关的专业培训或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对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专业人才,要结合企业发展和本人专长,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其早日成才。
2、把培训作为企业领导人员选拔培养的重要条件。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使用、先培训后提拔的原则,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把培训情况与岗位聘任和职位晋升结合起来。对经过培训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后备人选,经考察可以重点培养优先使用。
四、深化培训体制改革,建立高效培训运行机制
(一)完善管理体制
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按照“人事部门牵头、业务部门指导、培训单位实施”的培训管理体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l、分级管理。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是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计划;负责集团公司直属和企业领导人员、集团公司级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培训的组织实施;负责协调、指导、检查所属各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工作。各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是教育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按照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抓好各级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
2、明确职责。各级人事部门根据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负责制定本单位教育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选拔、考核。使用、评估、激励等制度,向培训实施单位提出培训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配合和监督培训项目的实施,制定科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和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及组织评估实施,做好培训项目的人员选派、培训后上岗工作并负责培训经费管理及使用。各级业务部门根据本系统、本专业队伍素质状况以及科技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提出培训需求,参与培训需求分析并审定培训大纲及教材,参与培训项目评估以及推荐本专业专家参与教学等。培训单位负责开发培训项目,编写培训教材和大纲,进行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按计划组织具体培训项目的实施。
(二)健全管理制度
1、建立领导责任制度。企业主要领导要把握好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向。在确立企业改革、发展重大事项时,要将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各级主管人事工作的领导负责培训工作,要及时研究涉及有关教育培训方面的政策和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进一步完善领导业绩考核制度,将企业培训工作实施状况作为主管领导任期目标及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各企业要设立培训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稳定机构和队伍。
2、建工培训质量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