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钻珠宝在中国发展战略
www.qz26.com 钻石及钻石镶嵌首饰产业链结构图(图3.2)4,可以看出中国目前钻石及钻石镶嵌首饰产业链主要结构。
从世界范围来看,钻石产业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趋势,据宝石与珠宝出口促进理事会报告显示,钻石加工格局将发生变化:到2015年,印度的份额将从57%下降为49%;而中国将增长至21.3%。其中9%的钻石将由钻石开采国在当地进行加工,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等将成为新兴的盈利中心。四分五裂的钻石供应格局和钻石珠宝的缓慢增长将使钻石原石业对需求表现得更为敏感。可能对行业造成影响的情况如下: 开采国鼓励当地加工,并在抛光业中占有一定份额;供应源四分五裂导致原石供应增长;珠宝价值链上的合并加剧;现存的行业中心将淡出,出现新的中心;合成钻石及非贵重金属作为替代物占取珍贵珠宝的一定份额;素金首饰需求下降; 中国和印度这类新崛起的大规模零售市场的组织化与联合化;珠宝产品在奢侈品竞争中胜出。预计全世界珠宝行业有潜力实现超越2300亿美元的增长。行业规模达到2015年的2800亿美元。最高的增长率可望达到6.7%的峰值。同时将从其他奢侈品市场夺取一定份额。
3.1.3黄金首饰产业链由于黄金首先是一种世界硬通货,它的价值不光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决定。黄金价格的形成和供给是各国的货币政策博弈的结果。 在整个产业链上,当黄金价格上涨,截取利润最丰厚的是资源拥有者----黄金生产企业。
上海黄金交易所2002年10月30日正式运营,终结了人民统购统售黄金的时代。国家对黄金市场的不再统购统售,买卖交易统一纳入全国的交易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操作。交易所现有会员108家,其中商业银行13家、产金单位24家、用金单位61家、冶炼单位8家、造币单位2家,会员分散在全国26个省。据初步,会员单位中年产金量约占全国的75%;用金量占全国的80%;冶炼能力占全国的90%。
黄金首饰生产企业都只是黄金价格的接受者,原供应方面没有哪家企业有资源优势。各企业差别只是在资金实力不一样,对金价波动风险的承受能力不一样。由于竞争的结果,各企业加工的毛利率对各加工企业基本一致。因此企业利润的差别主要来自运营效率的差别。
影响终端市场上销售价格和销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牌附加价值和创新设计。2005年中国自产黄金225吨,消费者消费黄金饰品274吨4。中国深圳的大量加工企业的加工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由于缺乏研发能力,缺乏品牌,很少能获取品牌附加值。
从中国黄金饰品产业链结构图(图3.3)4,可以看出中国黄金饰品产业链的结构。
目前我国珠宝产业竞争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三大类企业,他们分别是外资和港资企业;内地国企或;民营企业。他们的基本特点和状况如下:
1)外资和港资企业:
长处:实力雄厚,拥有宝石资源,开拓市场的国际视野,运作规范。
短处:对国内的和制度不熟悉,成本相对高。
特点:攻势凌厉,正处于在中国这个新开放的市场进行产业布局或扩张阶段。面临如何适应或利用中国现有的产业。
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国际珠宝巨头抢滩。由于中国的首饰市场尚未有效整合,随着内地加入世贸后,对于黄金珠宝市场开放,世界各大珠宝品牌都觊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全球最大的钻石经销商戴比尔斯、有150多年的法国著名珠宝钟表巨头卡地亚,大溪地珍珠国际宣传协会以及香港知名珠宝首饰品牌周大福,谢瑞麟等国际珠宝巨头,纷纷先后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通过几年来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跨国珠宝业的巨头开始在内地加速建设销售网络。例如香港新世界集团公司,1995年创办武汉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从1995至2001年底才发展了2家连锁店,而自2002年初,连锁金店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不到2年的时间又在武汉各高档百货商场开办了4家连锁金店。由美国著名钻石品牌─GALACE(钻石星纪)的亚洲规模最大的专业钻旗舰店2004年10月落户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该旗舰店将西方钻饰规模化、专业化的业态 模式引入中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提供贵宾式的服务,让消费者们耳目一新。国际权威钻石机构法国的HIERSUN第四家零售旗舰店─上海恒信钻石宫殿于2004年11月9日在上海中信泰富广场落成,自此,HIERSUN已先后在北京、沈阳、哈尔滨、上海开设了4家恒信钻石宫殿。随着国外品牌陆续登陆中国市场,从已经在境内扩张的主要珠宝商的拓展计划(表3.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