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诚信也得讲点“技巧”
于是,一张招聘广告到处贴。人要不要,那是另一码事。
就这样,求职者一次次地伤心——
奔走于一个个招聘会,结果发现招聘单位把刚刚收进来的求职者简历扫进垃圾桶;
简历发出后,要人还是不要人,对方不回句话;
面试过了,行还是不行,等不到回音。
招聘者负求职者N次,求职者负他一回,不去面试,又如何?
单位总谆谆教导员工要忠诚。但不少单位辞人的时候,手段是辣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了,单位提出辞退员工,要支付被辞员工一笔钱。为了不付这钱,有的单位想尽办法,甚至把妻子怀孕即将生产的员工派驻非洲总部半年,半年内还不主动辞职,那就派到西南边陲的工厂去。总之,让你受不了,自己开口辞职。
员工提出辞职,单位不想他辞职,又是另外一种手段了。航空公司前两年飞行员辞职风波就是例子。你想走,没那么容易。
单位要求员工一心扑在事业上,不要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可你看,人力市场上招得最多的是底薪加提成的营销岗位,底薪一两千,在这基础上是绩效工资,做得好拿得多。看看蛮不错。事实上,底薪是带指标的,要完成这指标,已经很难。做了两三个月,连底薪的指标都没法完成。拉的两笔生意算送给企业了,灰溜溜走人。
碰上有良心的单位、有良心的老板,自然要以诚相待。碰到那些用心险恶的人呢,你不仁我不义,大家扯平。
尝到了失信的苦果
金桂(职员)
邻居老刘,从前是一家国企的高级工程师,是厂里培养的“土”专家:先送他读研,又出国培训,后来提拔他当设计室主任,掌握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为此,单位和他签订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及专业技术人员保密协议,给他的待遇在国企算是很拔尖了。
一开始,他也很知足,曾信誓旦旦地在大会上表态:“工厂就是我的家。”但过了两年,他无意中接触到竞争对手——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这个老板亲自陪他到高级娱乐场所消费,花花世界的诱惑,打开他心中的另一扇窗。他动摇了,和对方暗送秋波,竟发展到出卖企业机密。事情败露后,又和企业翻了脸,跳槽到竞争对手的麾下。这样一来,名声臭了,连他的岳母背地里都骂他没良心。
谁知知识更新的速度一日千里,几年以后,这家私企榨干了他的油水,变了脸。因为一件小事,老板的儿子阴着脸讽刺他说:“天知道,这些年你会不会像过去一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刺激让他如梦方醒,但晚了,因为他的失信行为,在同行中早就没有了后路,他得了严重的抑郁症。私企老板索性借故辞退了他,他也变成一个废人。他岳母痛苦地对我说:“看看,一报还一报。”
老太太话糙理不糙,说到了根子上。诚信是人在职场上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丢失了诚信,就等于在心里种下了病,春风得意时显不出来,但一遇风吹草动,就会跳出来算后账。
享受面试的乐趣
朱辉(文案武汉)
求职竞争如此激烈,漫天撒简历,广种薄收,成了普遍现象。
简历撒得多了,有时候一天会接到几个面试通知,不免要比较一下。资质好的公司优先考虑;相同的条件,选离家近点的……于是,放弃面试成了常事。有人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失信行为,其实大多数公司并不在意,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也是广种薄收,并不在乎某个人来不来面试。
或许因为我一直喜欢写作,而且搞过多年营销,我对于面试很是放得开,总是逢“请”必到——就算没什么录用希望,去结识几个陌生人,也是一种收获。
某次应聘一家广告公司策划,转了两趟车才到。照例先填表,介绍简历以及社会关系,然后被领去见老板。老板是个50岁出头的文化人,很随和。他说以前和我一样,也做过多年杂志,后来自己出来创业……
“原先以为杂志是夕阳行业,广告业蒸蒸日上,出来后才知道干什么都不容易……老实说,以你的资历,我们这样的公司没法给你提供发展空间,了不起以后提你做策划总监,薪水也很一般……”聊了半天,老板最后回绝了我。回顾面试过程,其实就是东北人所谓的“唠嗑”,想必老板是想找个合适的人聊聊天,一开始他就没打算录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