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诚信也得讲点“技巧”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换了我一位很严肃的朋友,肯定会如此义正辞严抗议。不过我没他那么敏感骄傲,也没太多失落。向老板要了名片,他还把我送到门口。
这样其实也挺好,通过面试,认识了一个老板,以后我假如经营一种适合的产品,他就会是我推销的目标之一。
还有一次,去一家军工企业宣传部面试,这个企业的部门设置让我觉得很怀旧——许多科室名称,我多年没有看到过了。
面试我的是宣传部主任,很正经严肃的样子,难得的是他还能接受我不太正经的写作风格。聊了一会儿,谈了谈文学,最后他觉得我胜任岗位没有问题,不过文如其人,我应该不会安心于他们相对枯燥沉闷的工作。虽然我再三解释,我很向往不太有压力的工作,不过最终还是没被录用。但这位主任让我接触到了平日较难遇到的人物类型,而且他未必不会是我今后的潜在客户,不虚此行。
享受面试,其实是在培养一种好的生活态度。
谁在破坏游戏规则?
小青(求职毕业生)
初涉职场,“先做小人,后做君子”,这话未尝没有道理。
今年春天,经过一段时间的投简历—笔试—面试的循环,我总算拿到了两个还算不错的Offer,心里为选哪一个纠结了好一阵??一个。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突然接到另一家打来的电话,说因为我是历届生,编制办不下来,他们不能收了。早知道如此,我就不该急着拒绝上一家。现在,一边的工作已经回了,另一边的工作又泡汤了,6月份了,叫我再到哪里去找工作呢?
真郁闷啊,我不负人,奈何人负我。
如果知道编制可能办不下来,为什么事先不提醒我?投简历的时候,我清楚地写明:我是去年毕业的,3月份面试的时候,应聘单位没觉得问题;4月通知签约、5月通知培训的时候也只字不提;临到6月份,却仅用一句“当时可能没看清楚”就轻松打发了我。
作为应聘的一方,我没有任何手段来为自己讨个说法。
果然,还是学校BBS上同学们提醒得对——在没有正式签合同之前,谁也说不清楚会发生什么,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走。
在当前招聘方处于强势地位的市场,“脚踏两条船”其实是弱势的应聘者无奈的自我保护。负责任的招聘单位,应该早点给应聘者一个明确的答复,特别是告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让人家也好做两手准备。否则双方都不讲诚信和责任,而谁先破坏游戏规则?还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