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五大面试心经
这个问题看似不好回答,其实却也是最好回答的。
许多求职者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总是期期艾艾,唯恐回答不周而影响了自己在面试者心中的形象,岂不知你越是遮遮掩掩,越容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只需要将你的缺点和你所应聘的职位区分开来,与工作无关的一些缺点尽可脱口而出,甚至工作当中的一些诸如个性方面影响的小缺点也可和盘托出,以表现自己的坦诚并一定要说明自己认识到缺点的存在和加以改正的意愿。
切忌不能说自己没有缺点,须知人食五谷,孰能无过?当然也不能放大或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除非你将这次面试当作一场玩笑。
之四:你为何离开原来的公司?
这几乎是一个十分隐私的问题,但求职者却不得不回答。因为离开一个原来的团体而去重新寻找一个新的东家,每个求职者不说有本血泪账,至少也心有千千结。提出这个问题的面试者心态无非如下:一是看求职者是否为了个人利益而跳槽,担心求职者到了本公司亦如是。二是考察求职者的职业道德情况,最主要的是想了解你是否是被原来的公司辞退(当然是因个人错误)。
回答这个问题时需要尽可能的寻找一些客观原因,如公司搬迁、自己原来的工作很胜任需寻求更大的发展之类,对于比较坦诚的面试者,甚至可以说出是为了得到更高的薪酬等等。对影响个人或原有公司形象及性格因素的负面话题不可借题发挥。
对于有些面试者深入试探的原公司商业机密方面的内容则应礼貌地转移话题,以将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一面完全呈现。
之五:你对自己的薪金有什么要求?
这恐怕是每个求职者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通常求职者对于新公司的薪酬待遇及工资结构不甚了解。提的高恐怕会吓倒了面试者,低则辜负了自身的价值。回答此问题的思路是:1、服从新公司相应的薪酬规定;2、根据该行业该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结合自己原来的薪金状况,提出一个下限,即XXX元以上并强调相信新的公司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计付相应的报酬。
一般面试者再三提到薪酬待遇的话题时,面试成功率已十有八九。此时不可拘泥于对方所提出的工资标准,除非有更好的机会等待着你,否则可以在与自己期望值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先行应允。
一个真实的例子是:某位求职者前往一公司面试主管之职,该公司开出的薪金待遇不及该求职者原先所得的二分之一,但他从各方渠道了解到公司规模及效益都十分理想,结果上岗后不到两个月,他所享受的待遇就远远超过了他原来的期望值。
之六、如果你被录用,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如果求职者对于应聘的职位缺乏足够的了解,最好不要直接说出自己开展工作的具体办法,既使是与原来相同的工作岗位,也要先行回答诸如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听取同事的意见及按照公司领导的安排,找出问题的所在及拿出解决的方案等等。……
面试时有的面试人员所提的问题可谓防不胜防,千奇百怪。所以不可能事先准备好一套万无一失的说辞来应对,全靠求职者的临场发挥和平日各方面经验的积累。
虽然我们强调求职者在回答问题时需要亮勤藏拙,但并非鼓励求职者完全故弄玄虚,回答各类面试的问题还是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即使稍作圆润,也以不影响日后在该公司工作和发展为前提。
四、怎样揣测面试者的心态?
揣测面试者的心态虽说并不能决定面试的成败,但其作用亦不可忽视。
一般较规范的公司为了节省时间,以各部门人员组成联合的面试人员来面对求职者,也有个别公司招聘重要职位需要通过层层面试,最后一关往往是公司的决策者。但无论何种面试形式,都有一个主要人员来决定求职者这一环节的去留。而层层面试则每个面试者都需要求职者来认真面对。
面试者的心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是通过面试者的提问来掌握其想要了解的各个方面。如罗某应聘某公司部门经理一职,在面试中,该公司总经理直截了当的罗列了该部门管理上现有的部分问题,然后询问罗某对于这些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和处理。此时罗某就明白总经理所关心的是罗某的管理能力而并非具体事务的处理。而罗某根据自己的经验简要谈了一下针对上述问题自己管理方面的思路就恰好符合了总经理的思路。
二是根据面试者的神态语气来判断。当面试者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应当适时正视面试者。通常面试者对急于想要了解的问题,谈话的语气和神态会较不太关心的话题为重。如果对方对你凝视倾听,就需要对回答的问题作较为详尽的描述;如对方只是随声附和或眼神出现游离,则应立即简短结束此话题,求职者不可认为自己对这方面较为了解而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