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级文化建设工作计划思路
四是开展和谐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多功能、多层次,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培育人文精神,落实文化权益,普及文化关怀,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各类节庆活动,活跃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营造和睦、安定、祥和的喜庆气氛,把元旦、春节、元宵节及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办成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盛会。精心策划“20**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周”及以“历史的回顾”为主题的文物系列展览等。重点办好第五届我省戏剧节、第七届我省音乐舞蹈节和《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20**·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及《俄罗斯300年经典绘画展》。继续推进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组织和谐文化农村行、社区行等一系列送文化到乡镇、进社区的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龙头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开展以“和谐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性读书活动、歌曲创作及摄影比赛,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用艺术影响社会,感染群众。
二、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城市”的要求,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更是及时地提出了“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城市”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十一五”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任务。文化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和“两个率先”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按照会议提出的建设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江苏的要求,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全面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等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继续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和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多功能的社区、乡村文化活动室,逐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加强文化科技研究,推进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实施“身边的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项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现代化。
二是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谐文化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加政府投入,支持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为基层、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坚持普及与提高结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村庄、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文化工作,兴办老年文化事业。努力创造条件,将公益性文化设施由现在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施免费开放,逐步过渡到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www.qz26.com三是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研究并探索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通过科学界定和区分现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及功能,整合公益性文化事业资源,优化文化事业布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投入公益文化事业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团体、农民个人办文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加强全省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意见》,争取出台《省文化站管理办法》。
四是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效果。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切实履行文化行政部门在公共文化设施规划、资金投入、服务内容、方式方法、队伍建设、管理利用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以扎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广惠民众的效果。结合我省实际,完善对各地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考核和评估体系,推进全国和省级文化创建系列活动,如全国及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特色艺术之乡评选命名,第二次全国文化馆(群艺馆)评估定级,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和全国社区文化优秀辅导员评选命名,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评选命名等活动,以之为手段促进文化服务单位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