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8、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把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各级财政要足额安排农民工转移培训配套资金,确保全年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
9、继续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壮大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继续按照“双向选择、一村一派”的原则,向农业科技示范户、水产养殖户、花卉苗木和农业化基地及领导扶贫点下派科技特派员。今年,全市再增派40名科技特派员。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提高特派员扶农、帮农、富农的本领和水平。
10、回忆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万亩。
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11、继续抓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推进以深化乡镇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新型的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体系。20**年,重点抓好乡镇事业单位转换体制,全面实行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狠抓涉农乱收费的整治,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按照“全面清债,锁定陈债,积极化债,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选择部分乡镇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继续深化国有
农场税费改革。
1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探索发放大额贷款的有效方式。引导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尽可能将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和鼓励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增强农村资金实力。
13、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步伐,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推进集约节约用地,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方式。探索并推广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使农民分享经营性建设项目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
14、切实做好农业抗灾工作。重点完成长江干堤加固及水利血防、水库整治加固等八项工程,提高农业抗灾能力。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大冶秀小流域、阳新三溪河流域、黄荆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扩大市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专项奖励资金规模。
15、加强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建立完备的生态保障体系,保证生态公益林按照标准经营。20**年,新增退耕还林工程2万亩、外资造林工程4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1万亩。
16、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着重抓好规划制定、示范建设、培养村组干部“明白人”等重点工作。市、各县(市)区分别选定一个乡镇、一个村作为示范点,因地制宜作好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订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坚决防止和杜绝无序建设和乱占土地。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严禁填湖(塘)、毁林,破坏田园风光。加强宅基地的规划与管理,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在20**年启动全市村庄规划。要落实好列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5个重点镇和40个示范村,力争到20**年建成一批城乡一体、布局合理、适度聚居、设施配套、服务便利、环境整洁、文明富裕、保障有力的新农村。
17、回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工程。20**年,投资3880万元修建通村油路(水泥路)194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解决阳新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新建沼气池3500口。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重点解决20户以上自然村的有线电视问题。